找到相关内容33篇,用时1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论宗的传承及其“空”思想之考察

       所以凡是说实有、说实无、讲自性、讲他性,都是邪执, 论主对这些也毫不保留地指斥,因此在《中论》“有无” 中,有云: 若人见有无,见自性...四谛”),“是二谛”即“二于谛”,“为众生 说法”即是“教谛”,故吉藏又云: 教谛者,诸佛菩萨了色未曾有无,为化众生,故说有、 无为二谛教...

    余崇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646588.html
  • 从文殊法门看《中观论颂24?1—6》(2)

    看不到此一概念的用语。[29]所以,《中观论颂》在此到“中道”,可从二方面来说明:  a.《中观论颂》唯一提到名称的经典是KAtyAyanAvavAda:〈有无〉第15第7颂:“佛能灭有无,如化迦旃延... 《中观论颂》〈四谛〉第24的关键词,应该是:空(一切法空)、二谛、缘起、假名、中道。而在第24品第18颂,缘起、空(性)、假名、中道,四者被认为是相等的;在34个颂文里,龙树采用这几个概念,共同...

    郭忠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246883.html
  • 《中论》简介

    ,作作者,然可然三;取之为有无为相、根受所依,相应在三相本住二十二支法,生死五蕴,相应在本际与苦二;无明缘行、三和合触,相应在行与合二;有及取爱,相应在有无缚解及业三二空法,相应在法...正见。(2)独一,不见相互的依存性,以为是个体的,对立的。(3)常住,不见前后的演变,以为是常的,否则是断的。自性三义,依本论〈有无〉初二颂建立。由有即一而三,三而即一的根本错误,使我们生起种种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947189.html
  •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----造像记文的造像誓愿试析

    ”的意旨上。《中论》一书中,论述有、无问题之处甚多。然与此二句较有直接关系的,应是第十五的〈有无〉、及第十六的〈缚解品〉。同论的〈有无〉云:  定有则著常。定无则著断。是故有智者。不应著有无... 53) 同(注52)  (注 54) 《大藏》,册30,页20-b.c。  375页  著两躯。有无名一。”之谓的意含吧!  但是,〈有无〉中的舍著,是指舍著有无的二见,并非是造像记文中所谓的...

    林保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54739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

    的功夫才行。而为了帮助人们进行实证,《中论》对此进行了分解,它的二十七分别从二十七个方面介绍了中道观的观法。这二十七个方面是:因缘去来六情品、五阴品、六种品、观染染者品、三相作作者本住品、观然可然品、本际品、、观行品、有无缚解品、观业品、观法品、观时品、因果品、观成坏如来颠倒四谛涅槃十二因缘和观邪见品。根据...

    恒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151853.html
  • 晋宋间的般若学与涅槃学

    得更有法?”因此,结论是,诸法毕竟是空。换言之,龙树“空”的观念是离有无,离自性他性,“若人见有无,见自性他性,如是则不见,佛法真实义”(以上见中论有无)。  僧肇在不真空论中论有无,大体上即采取...晋宋间的般若学与涅槃学  与般若学分为六家七宗的时代相衔接,印度著名论师龙树的中哲学通过鸠摩罗什的传译而流入中土,般若学因此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。  鸠摩罗什是一位深通经义的译经大师,他影响并培养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760027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1)

    中论有无》说:‘众缘中有法,是事则不然,性从众缘出,即名为作法。性若是作者,云何在此义,性名为无作,不待异法成。’缘起是作法,由众缘所作而成,自性乃无作,自已有,自已成,不待众缘。中学者以为:缘起...如灯灭,一个生命彻底消失了,那是断见。空,乃是自性空。《中论四谛》说:‘未尝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’《十二门论观因缘门》说:‘因缘所生法,是即无自性’。色是缘起的,色必然是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8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述评

    ldquo;自性”是不变的。中学派龙树在《中论?有无》中也对自性作了全面的界定:“性名为无作,不待异法成。”[22]“若法实有性,后则不应无;性若有异相,...作为独立、永恒的绝对性,是与任何因缘不发生关联,不互相依待的。《中论?因缘》云:“如诸法自性,不在于缘中;以无自性故,他性亦复无。”[25]一切众因缘和合的事物,都是无自性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762654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

    一切有部和瑜伽行派看来,自性是决定不同事物的不变的类、种,事物有生灭变化,而作为事物的种类、种子的“自性”是不变的。中学派龙树在《中论·有无》中也对自性作了全面的界定:“性名为无作,不待异法成。”...发生关联,不互相依待的。《中论·因缘》云:“如诸法自性,不在于缘中;以无自性故,他性亦复无。”一切众因缘和合的事物,都是无自性的,若说某一事物有自性,就不能说它是众因缘和合而生的。从一切事物是因缘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468630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中道方法论 中学说主要创立于龙树,其在当时的意义主要是要解决佛学中经常论争的有无问题,故 中之立论,首以二谛入手。《中论?四谛》云:“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 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...论述记》卷 1 本。 ④《中?有无》。⑤《大智度论》卷 48 。 ⑥见《 中论?因缘》。 ⑦⑧⑨⑩ B12  B14  B15  B16  B18  B19 《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